西安的大明宫简介
大明宫,位于 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是 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和政治中心,被誉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
建造历史: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
主要用途:
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大明宫不仅是唐朝的政治中心,也是举行盛大宴会和庆典活动的场所。
建筑特色:
大明宫平面略呈梯形,面积约3.2平方千米,宫墙周长约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宫内建筑分前中后三部分,以宫墙相隔,主要建筑包括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麟德殿和三清殿等。
历史地位:
大明宫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充满了欢声笑语,应接不暇的宾客络绎不绝。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大明宫毁于唐末战乱。大明宫开创的宫殿建筑布置方式,奠定了东亚中古及其后的古代宫殿制度,是唐以后中国宫殿建筑之范本。
保护与开发:
1961年,大明宫遗址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西安市在大明宫原址建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2014年6月22日,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现已成为西安市的“城市中央公园”,通过现代科技手段重现昔日辉煌,是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和人文象征,也是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