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六榕寺简介

六榕寺,原名 宝庄严寺,曾改名为净慧寺,位于 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87号,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是广州有名的古代高层建筑。该寺离光孝寺不远,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同时,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以塔显”之称。净慧是六榕寺的别称。

六榕寺的建造与南朝梁武帝萧衍密切相关。梁武帝的母舅昙裕法师从柬埔寨求得佛舍利来到广州,广州刺史萧裕为了迎接这一佛教之宝,特意修建了这个寺院,即宝庄严寺,并修建了一座塔来供奉佛舍利。南汉时宝庄严寺改名为长寿寺,宋初寺。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寺院,更名净慧寺。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重修宝塔,下瘗佛牙舍利,龛藏贤劫千佛像,故更名为千佛塔。

苏东坡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路经广州时到此游览,应寺中僧人道琮之请为寺题字,他见寺内六株榕树绿荫如盖,盘根错节,气势不凡,即欣然书下“六榕”二字,后人敬重苏东坡遗墨,将“六榕”刻字造一木匾悬挂于寺门之上,又于永乐九年(1411年)将净慧寺改称六榕寺,舍利塔称六榕塔,又名花塔。

六榕寺内的花塔(千佛塔)始建于南朝梁代,原为木塔,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重建,高57米,八角九级,里面十七层,沿梯级登至塔顶,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华丽壮观,檐角都悬挂吊钟,整个塔好像是花朵叠成的一根花柱,塔顶好似长在最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所以人们一般叫它为“花塔”。

六榕寺山门前门楣上悬挂的“六榕”二字牌匾,是苏东坡所书。门两边的楹联是“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是民国初年顺德文人岑学侣撰写的。这里有一段典故:公元675年的12月,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刚刚在南昌滕王阁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脸炙人口的千古绝句之后,南下省亲来到广州,受寺内和尚邀请,参观并写下了《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这篇碑文当然是写得十分好的。因而:“一塔有碑留博士”中的“博士”是指王勃,纪念他为舍利塔撰写的碑文;而“六榕无树记东坡”指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岑学侣来的时候,六株榕树已经没有,只有苏东坡当年题写的匾额依然风采犹存。

六榕寺自唐朝开山以来,就有着“祈姻缘必应”的美称,吸引了无数求姻缘的男女前来朝拜,寺内很多香客,香火味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