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质量标准中有机物含量标准是多少?
机制砂质量标准中有机物含量标准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混凝土、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机制砂作为混凝土生产中的重要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和工程质量。在机制砂的质量标准中,有机物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制砂质量标准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关内容。
一、有机物含量在机制砂中的作用
有机物含量是评价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其含量过高会降低机制砂的质量。具体来说,有机物含量对机制砂的作用如下:
影响混凝土性能:有机物在混凝土中会分解产生酸性物质,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如抗渗性、抗冻性等。
影响混凝土强度:有机物会与水泥中的成分发生反应,降低水泥的活性,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影响混凝土外观:有机物含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色差、斑点等质量问题。
二、机制砂质量标准中有机物含量的规定
我国现行机制砂质量标准主要参照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和GB/T 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等标准。以下为这些标准中对有机物含量的规定:
- 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
(1)有机物含量:≤0.5%
(2)有机物含量测定方法:重量法
- GB/T 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
(1)有机物含量:≤0.5%
(2)有机物含量测定方法:重量法
三、有机物含量检测方法
- 重量法
(1)原理:将一定量的机制砂样品在特定条件下烘干,称量烘干前后样品的质量差,计算出有机物含量。
(2)操作步骤:
①称取一定量的机制砂样品,精确至0.01g;
②将样品放入烘箱中,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
③取出样品,冷却至室温,称量烘干前后样品的质量差;
④根据烘干前后质量差计算有机物含量。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原理:利用有机物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具有特定吸收光谱的特性,通过测定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出有机物含量。
(2)操作步骤:
①配制标准溶液;
②将机制砂样品溶解于特定溶剂中;
③将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④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的有机物含量。
四、结论
有机物含量是评价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机制砂质量标准中,有机物含量的规定为≤0.5%。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机制砂生产企业和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有机物含量的检测和控制。同时,加强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有机物的产生,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建筑材料。
猜你喜欢:移动式破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