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与河砂在质量检测上有何区别?

机制砂与河砂在质量检测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源不同

机制砂是通过将石料、矿石等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制成的,主要来源于矿山、石场等。而河砂则来源于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的沉积物,是自然形成的。

二、颗粒形状和大小

机制砂的颗粒形状较为规则,粒径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河砂的颗粒形状不规则,粒径分布不均匀,容易在混凝土中形成空隙,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含泥量

河砂在自然形成过程中,容易吸附大量的泥沙、杂质等,因此含泥量较高。机制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洗砂、筛分等工艺,可以去除大部分泥沙和杂质,含泥量相对较低。

四、含水量

河砂含水量较高,不利于混凝土的施工和强度发展。机制砂含水量较低,有利于混凝土的施工和强度发展。

五、化学成分

河砂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可能含有一定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机制砂的化学成分相对简单,有害物质含量较低。

六、质量检测项目

  1. 机制砂质量检测项目

(1)细度模数:反映砂的粗细程度,用于判断砂的适用性。

(2)含泥量:反映砂中泥沙的含量,用于判断砂的清洁程度。

(3)石粉含量:反映砂中石粉的含量,用于判断砂的细度。

(4)碱活性:反映砂中碱活性物质含量,用于判断砂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

(5)氯离子含量:反映砂中氯离子的含量,用于判断砂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


  1. 河砂质量检测项目

(1)细度模数:与机制砂相同,用于判断砂的粗细程度。

(2)含泥量:与机制砂相同,用于判断砂的清洁程度。

(3)含水量:反映砂的含水量,用于判断砂的适用性。

(4)化学成分:反映砂的化学成分,用于判断砂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

(5)放射性物质:反映砂中放射性物质含量,用于判断砂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

七、质量检测方法

  1. 机制砂质量检测方法

(1)细度模数检测:采用筛分法,按照标准筛孔尺寸进行筛分,计算各筛孔累计筛余量,计算细度模数。

(2)含泥量检测:采用重量法,将砂样与标准砂样进行对比,计算含泥量。

(3)石粉含量检测:采用重量法,将砂样与标准砂样进行对比,计算石粉含量。

(4)碱活性检测:采用快速法、慢速法等,检测砂中碱活性物质含量。

(5)氯离子含量检测:采用离子色谱法、滴定法等,检测砂中氯离子含量。


  1. 河砂质量检测方法

(1)细度模数检测:与机制砂相同,采用筛分法。

(2)含泥量检测:与机制砂相同,采用重量法。

(3)含水量检测:采用重量法,将砂样与标准砂样进行对比,计算含水量。

(4)化学成分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检测砂的化学成分。

(5)放射性物质检测:采用γ射线探伤仪、γ射线计数器等,检测砂中放射性物质含量。

综上所述,机制砂与河砂在质量检测上存在诸多区别,主要体现在来源、颗粒形状、含泥量、含水量、化学成分、质量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程需求、地区特点等因素,合理选择砂料,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猜你喜欢:高压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