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报批测绘技术法规
用地报批测绘技术法规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试行)》。该规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等机构发布,旨在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严格项目用地的依法报批,并实行用地审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目的和依据
为实施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工作性质
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是指对采用征用、划拨、使用等方式提供用地的各类建设项目,实地划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线、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以供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的测绘技术工作。
法律效力
勘测定界成果经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确认后,该建设项目用地依法具有法律效力。
承担机构
勘测定界工作由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组织,由取得“土地勘测许可证”的勘测单位承担。
用地单位未能及时委托勘测单位的,可由有权批准该项用地的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代为委托。
工作程序
具体的工作程序未在摘录中详细说明,但通常包括接受委托、实地勘测、数据整理、成果编制、审核确认等步骤。
建议在实际工作中,用地单位应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试行)》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单位进行勘测定界工作,确保勘测定界成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从而保障项目用地的顺利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