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测绘精度

模具测绘精度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评估方法和相关标准:

尺寸精度

尺寸精度是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尺寸的公差带中心的相符合程度。尺寸精度是用尺寸公差来控制的,尺寸公差是模具加工中零件尺寸允许的变动量。在基本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尺寸公差越小,则尺寸精度越高。

形状精度

形状精度是指模具加工后的零件表面的实际几何形状与理想的几何形状的相符合程度。评定形状精度的项目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等6项。形状精度是用形状公差来控制的,各项形状公差除圆度、圆柱度分13个精度等级外,其余均分12个精度等级。1级最高,12级最低。

位置精度

位置精度是指模具加工后零件有关表面之间的实际位置精度差别。评定位置精度的项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和全跳动等八项。位置精度是用位置公差来控制的,各项目的位置公差亦分为12个精度等级。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的关系通常在设计机器零件及规定零件加工精度时,应注意将形状误差控制在位置公差内,位置误差又应小于尺寸公差。即精密零件或零件重要表面,其形状精度要求应高于位置精度要求,位置精度要求应高于尺寸精度要求。

其他评估方法

直接测量法适用于模具尺寸、形状和平面度等方面的精度评估。

三坐标测量法适用于模具尺寸、形状和位置等方面的精度评估。

面板试验法适用于模具的组装精度和使用情况的评估,主要通过模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表现来评估模具的精度情况。

行业要求

模具单位精确到微米级别,甚至更高。微米级别的精确度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精度,满足不同行业对模具质量的要求,例如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都需要高精度的模具来保证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具体精度要求

精密模具的精度要求包括内切圆、对边对角尺寸、模腔与端面、模腔各面、上下两端面、模腔与基准孔、角度、产品成型区角度线长、互差、模腔Ra、冲头外滑动面内切圆、对边对角尺寸、内外滑动面与底面、上下两端面、外滑动面与基准中心、外滑动面Ra、内滑动面与外滑动面、内孔滑动面直径、内滑动面Ra、工作面及顶槽Ra、冲头槽型公差等,具体数值在0.001mm至0.03mm之间。

综合以上信息,模具测绘精度的要求因应用需求和行业标准而异,但通常需要达到微米级别,甚至更高。评估方法包括直接测量、三坐标测量和面板试验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全面评估模具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确保其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