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专用选粉对砂石粒度有何要求?

机制砂专用选粉在砂石粒度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系到机制砂的质量,还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对砂石粒度的要求非常严格。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机制砂专用选粉对砂石粒度的具体要求。

一、粒度分布

  1. 粒度范围:机制砂的粒度范围通常在0.15mm至5mm之间。其中,0.15mm至0.75mm的细粒级砂和0.75mm至5mm的中粒级砂是混凝土中的主要成分。

  2. 粒度分布: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应均匀,不应出现明显的偏粗或偏细现象。理想的粒度分布是呈正态分布,即中间粒度占比最大,两端粒度占比逐渐减少。

二、细度模数

细度模数是衡量机制砂细度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砂粒的粗细程度。一般来说,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应在2.3至3.0之间。具体要求如下:

  1. 细度模数不宜过高:细度模数过高意味着砂粒偏细,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差,影响施工效率。

  2. 细度模数不宜过低:细度模数过低意味着砂粒偏粗,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耐久性变差。

三、级配要求

  1. 级配曲线:机制砂的级配曲线应呈连续、平滑的曲线,不应出现突变现象。这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2. 级配区间:根据混凝土设计要求,机制砂的级配区间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对于高强度混凝土,其级配区间可适当放宽;而对于低强度混凝土,级配区间应严格控制。

四、含泥量要求

含泥量是衡量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机制砂的含泥量应控制在1%以下。具体要求如下:

  1. 混凝土强度要求:对于高强度混凝土,含泥量应控制在0.5%以下;对于低强度混凝土,含泥量可适当放宽。

  2. 耐久性要求: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如抗冻性、抗渗性等。

五、泥块含量要求

泥块含量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大于0.08mm的泥块含量。一般来说,机制砂的泥块含量应控制在5%以下。具体要求如下:

  1. 泥块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泥块含量过高还会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黏度,影响施工效率。

六、其他要求

  1. 砂石比例:机制砂与天然砂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设计要求进行合理搭配。

  2. 砂石质量:机制砂和天然砂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总之,机制砂专用选粉对砂石粒度的要求非常严格,包括粒度范围、细度模数、级配要求、含泥量、泥块含量等方面。只有严格控制这些指标,才能确保机制砂的质量,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选粉,确保机制砂的质量。

猜你喜欢:移动式破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