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国标对砂的耐风化性有何规定?
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机制砂的生产过程、成分和粒度等方面的差异,其耐风化性能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国制定了《机制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GB/T 14684-2011)国家标准,对砂的耐风化性进行了规定。本文将详细解读该标准对砂耐风化性的规定。
一、标准对砂耐风化性的定义
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砂的耐风化性是指砂在自然或人工气候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其颗粒表面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颗粒强度降低、尺寸变化和表面结构破坏的能力。耐风化性是评价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二、标准对砂耐风化性的规定
- 耐风化性试验方法
标准规定了砂耐风化性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试样制备:将砂样品进行筛分,取一定粒径范围的试样,按照试验要求进行干燥处理。
(2)浸泡:将干燥后的试样放入水中浸泡,浸泡时间根据试验要求确定。
(3)干燥:将浸泡后的试样取出,放入烘箱中干燥,干燥温度根据试验要求确定。
(4)重复浸泡与干燥:按照试验要求,对试样进行多次浸泡与干燥。
(5)观察与记录:在试验过程中,观察试样表面和尺寸的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 耐风化性指标
标准规定了砂耐风化性的指标,包括:
(1)颗粒强度降低率:试验前后,试样颗粒强度降低的百分比。
(2)颗粒尺寸变化率:试验前后,试样颗粒尺寸变化的百分比。
(3)表面结构破坏程度:试验前后,试样表面结构破坏的程度。
- 耐风化性等级
根据砂耐风化性指标,标准将砂分为以下等级:
(1)优等品:颗粒强度降低率≤10%,颗粒尺寸变化率≤5%,表面结构破坏程度轻微。
(2)一等品:颗粒强度降低率≤15%,颗粒尺寸变化率≤8%,表面结构破坏程度一般。
(3)合格品:颗粒强度降低率≤20%,颗粒尺寸变化率≤10%,表面结构破坏程度较重。
三、标准实施的意义
保障工程质量:通过实施砂耐风化性标准,可以确保机制砂在建筑结构中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提高工程质量。
促进产业发展:砂耐风化性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机制砂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保护环境:通过筛选出耐风化性能较好的砂,可以减少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因砂粒脱落、强度降低等原因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总之,GB/T 14684-2011标准对砂的耐风化性进行了详细规定,对于确保工程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机制砂,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矿用过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