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在职博士招生简章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选择攻读博士学位,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然而,在职博士的培养方式与全日制博士有所不同,如何培养在职博士的批判性思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2018在职博士招生简章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在职博士的批判性思维。

一、2018在职博士招生简章概述

2018年,我国各高校纷纷发布了在职博士招生简章,明确了在职博士的培养目标、招生条件、培养方式等。以下是2018在职博士招生简章的主要内容:

  1. 培养目标:在职博士应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2. 招生条件:在职博士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硕士学位、本科毕业学历,且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

  3. 培养方式:在职博士采用非全日制培养方式,学员在学习期间可兼顾工作,通过集中授课、远程教育、实践锻炼等方式完成学业。

二、批判性思维在在职博士培养中的重要性

  1. 提升学术素养:批判性思维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能够帮助在职博士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术素养。

  2. 增强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鼓励学员对现有知识进行质疑和反思,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3. 促进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要求学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分析、评价、反思等方式,提高实践能力。

  4. 塑造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使学员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如何培养在职博士的批判性思维

  1. 强化课程设置

(1)增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在招生简章中明确指出,在职博士培养过程中,应增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如《批判性思维与学术研究》、《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等。

(2)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创新性课程,降低理论课程比重,使学员在理论学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1. 改革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员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2)开展研讨式教学: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引入导师制:导师应引导学员在学术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1. 优化实践环节

(1)开展科研项目:鼓励学员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批判性思维。

(2)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使学员在交流中拓展视野,提高批判性思维。

(3)鼓励学员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1. 建立评价体系

(1)完善考核方式:在考核中增加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如论文写作、答辩等环节。

(2)建立反馈机制:定期对学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总之,在2018在职博士招生简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应成为重要内容。通过强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实践环节和建立评价体系,有助于在职博士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在职博士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