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在职博士生培养模式是怎样的?

中国人大在职博士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保证博士生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培养,使其在学术研究、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的一种培养模式。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其在职博士生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招生与选拔

  1. 招生对象:在职博士生主要面向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一定学术基础的人员,如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

  2. 招生条件:具备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工作年限、学术成果等符合学校要求。

  3. 选拔方式:采用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对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学术潜力进行综合评估。

二、课程设置

  1. 学科课程:根据所学专业,设置相应的学科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2. 公共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语、体育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研究方法课程:如统计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等,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4. 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

三、学位论文

  1. 论文选题: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和兴趣,确定论文选题。

  2. 论文撰写: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论文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3. 论文答辩:论文完成后,学生需进行公开答辩,接受导师和专家的评审。

四、实践环节

  1. 实践教学:学校安排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实习、实验、调研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导师指导

  1. 导师配备:学校为每位在职博士生配备一名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论文撰写。

  2. 导师职责: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规划、论文写作、科研训练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导师与学生关系: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学生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得到有效指导。

六、考核评价

  1. 学术考核:通过对学生的课程成绩、论文质量、科研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学生的学术水平。

  2. 实践能力考核:通过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等环节,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综合素质考核:通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竞赛等,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中国人大在职博士生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学术素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旨在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在这一模式下,学生能够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

猜你喜欢:在职博士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