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国家标准如何界定坚固度?
机制砂,作为现代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和工程的质量。在机制砂的国家标准中,坚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究竟如何界定机制砂的坚固度呢?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什么是机制砂的坚固度?
机制砂的坚固度是指砂粒在自然状态下或经过一定的人工处理后,抵抗磨损、压碎的能力。它是评价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二、机制砂坚固度的测定方法
- 标准筛分法
首先,将机制砂样品过筛,选取一定粒径范围内的砂粒。然后,将砂粒放入磨筒中,加入适量的水,使砂粒均匀分布在磨筒内。接着,将磨筒放入磨机中,以一定的转速进行磨擦,模拟砂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情况。最后,取出磨后的砂粒,过筛,计算筛余量,即可得到机制砂的坚固度。
- 摩擦磨损法
将机制砂样品放入磨筒中,加入适量的水,使砂粒均匀分布在磨筒内。然后,将磨筒放入磨机中,以一定的转速进行磨擦,模拟砂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情况。最后,取出磨后的砂粒,称重,计算磨损率,即可得到机制砂的坚固度。
三、机制砂坚固度的国家标准
- 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
该标准规定了建筑用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其中,关于机制砂坚固度的要求如下:
(1)坚固度不大于30%。
(2)磨耗量不大于12%。
- GB/T 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
该标准规定了建筑用卵石、碎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其中,关于机制砂坚固度的要求如下:
(1)坚固度不大于30%。
(2)磨耗量不大于12%。
四、影响机制砂坚固度的因素
- 砂源
不同地区的砂源,其矿物成分、粒度分布等差异较大,导致机制砂的坚固度存在差异。
- 砂料加工工艺
砂料加工工艺对机制砂的坚固度有较大影响。如磨削、筛分等工艺参数的选择不当,会导致机制砂的坚固度降低。
- 砂料储存条件
机制砂在储存过程中,受潮、受冻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坚固度。
- 砂料使用环境
机制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温度、湿度、化学腐蚀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其坚固度发生变化。
五、提高机制砂坚固度的措施
- 优化砂源选择
选择优质的砂源,提高机制砂的矿物成分和粒度分布,从而提高其坚固度。
- 优化加工工艺
合理选择磨削、筛分等工艺参数,提高机制砂的坚固度。
- 严格控制储存条件
保持机制砂的干燥、通风,避免受潮、受冻。
- 加强使用过程中的维护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降低机制砂的磨损。
总之,机制砂的坚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机制砂的坚固度,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猜你喜欢:湿法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