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船药翻译技巧有哪些?
晕船药,又称抗晕药,是用于预防和治疗晕船症状的药物。晕船是指在乘坐船只时,由于船的摇晃和颠簸,导致人体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的一种现象。晕船药翻译技巧在药物研发、销售、宣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晕船药翻译技巧。
一、准确理解专业术语
晕船药翻译首先要准确理解专业术语。以下列举一些晕船药相关的专业术语及其翻译:
晕船(Motion Sickness):晕船是指在乘坐船只、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时,由于运动引起的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抗晕药(Antiemetic):抗晕药是指能够预防和治疗晕船症状的药物。
抗组胺药(Antihistamines):抗组胺药是一类能够阻断组胺受体的药物,具有抗过敏、止吐等作用。
抗胆碱药(Anticholinergics):抗胆碱药是一类能够阻断乙酰胆碱受体的药物,具有止吐、镇静等作用。
抗过敏药(Antiallergic):抗过敏药是指能够预防和治疗过敏反应的药物。
二、遵循药物翻译规范
保留药名原形:在翻译晕船药名称时,应尽量保留药名原形,以便于国际交流。例如,晕动宁(Dimenhydrinate)在翻译时仍保持原形。
译名规范:遵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确保译名准确、规范。例如,抗晕宁(Antivert)是晕动宁的规范译名。
药物成分翻译:在翻译药物成分时,应准确描述药物成分的化学名称、化学结构等信息。例如,晕动宁的成分翻译为“Dimenhydrinate,化学名称为8-氯-6-羟基-2-甲基-1-苯并异噁唑,分子式为C11H15ClN2O2”。
三、注重语境翻译
功能描述:在翻译晕船药的功能描述时,应准确传达药物的作用和用途。例如,将“用于预防和治疗晕船症状”翻译为“Indicat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otion sickness”。
用法用量:在翻译用法用量时,应详细描述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等信息。例如,将“口服,每次0.3-0.6g,每日3次”翻译为“Oral administration, 0.3-0.6g per dose, three times a day”。
注意事项:在翻译注意事项时,应提醒患者在使用药物时注意的事项,如过敏史、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等。例如,将“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翻译为“Allergic to this product is prohibited, allergic constitution is cautious to use”。
四、考虑文化差异
药品名称: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晕船药的命名存在差异。在翻译药品名称时,应考虑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选择易于理解的名称。例如,将“晕动宁”翻译为“MotionEase”在英语国家可能更易被接受。
药物包装:在翻译药物包装时,应考虑目标市场的语言习惯和审美观念,确保包装信息准确、美观。例如,在翻译药品说明书时,应使用目标市场的语言,并遵循当地法律法规。
总之,晕船药翻译技巧在药物研发、销售、宣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准确理解专业术语、遵循药物翻译规范、注重语境翻译和考虑文化差异,可以提高晕船药翻译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猜你喜欢:电子专利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