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器作文

打锡器的作文

“精工煎锡白于银,巧制壶天别样新。陪嫁候汤装玉茗,不须阳羡问龚春。” 这是一首形容打蜡的七言绝句,但也可以用来形容打锡器。小时候,经常看到打蜡老师在上道坛、前街沿行工打蜡,听见打蜡老师的吆喝声,我娘往往会拿出旧蜡壶、破蜡罐去“翻新”或“补旧”,还为将要出嫁的姐姐打起崭新雪亮的“茶壶”、“酒壶”。

我爱家乡的锡杯

我爱家乡的锡杯,它不仅仅是一个日常用品,更是我家乡特色的象征。我的家乡在锡都,这里锡工艺品闻名遐迩。我最熟悉的锡工艺品是我珍藏的一只锡杯,它比我大九个月,是我爸爸在带领云锡公司技巧队参加云南省技巧比赛时获得的,是精神文明队的纪念。从获得奖杯那天起,爸爸就把它连同漂亮的包装收藏在柜子里,直到今天,杯子还依旧银光闪闪,能映出人影来。

这只锡杯大约高10厘米,最宽处是口,直径大约5厘米,杯口有3毫米左右的边,向外翻卷,和杯身合起来,像一朵开得正旺的牵牛花。杯身高4厘米左右,是下窄上宽的空心半圆,像牵牛花的花身。杯身四周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一半是一朵国色天香的牡丹,另一半刻着两个精美的篆字,旁边还各有两行字,一行是“云南省技巧比赛纪念”,另一行是“2000、2、24”。再看杯身内壁,底是平的,用手一摸,才发觉是个圆锥底,原来由底部中心开始,从小到大排列着数不清的圆,这只杯多神奇呀。

锡器的魅力

锡器,这个3000多年前的古老金属,自上古延绵至今。锡之为器,色如银,亮如镜,有着“储茶味不变、盛酒酒醇香、插花花长久、饮水水清甜”的美誉。锡器,也曾在民间盛极一时。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街头小巷时常能看到挑着扁担的打锡匠,边走边喊:“打锡壶喽!打锡壶喽!”。

明清时期的锡器

锡器在明清时期造型多变,有锡器制作的大烟枪,还见有锡器制作的唢呐形的酒壶。这些多变的造型也吸引了当时的人们喜欢和使用锡器。传世锡器由于经历过漫长的岁月,其表面大多形成了厚厚的包浆质感,这为传世锡器增加了独有的魅力。锡的自身价值虽然要比金银铜器低,但较之金银铜器,锡器的雕刻工艺却无法比拟。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祠堂看到精美的锡器。

台湾鹿港的锡器

锡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青铜器中即有锡的成分。可如今,锡器早已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锡匠这个行当也日渐没落。不过,在台湾中部的鹿港小镇,有一个家族代代传承这项技艺,并在传统锡器基础上,开拓新题材、创造新技法,推出了别具一格的锡雕艺术品。在闽南话中,“锡”和“赐”同音,寓意吉祥赐福。因而锡器得以广泛应用于闽粤一带的庙宇宗祠和婚丧嫁娶,富贵人家也会选择锡制的日常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