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餐饮店如何存货

疫情对餐饮业的存货处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存货处理策略:

低价出售

餐饮企业可以将库存的食材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以尽快回笼资金并减少损失。需要详细记录进货价格和销售价格,以便进行准确的会计处理。

食材报废

对于因疫情导致变质或损耗的食材,可以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进行税前扣除。企业只需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无需提交其他资产损失相关资料。相关证明材料需留存备查,包括存货盘点表和经过企业审批的存货处理意见等。

分类销售

根据不同的销售渠道,餐饮企业可以对存货进行分类,例如针对小区团购和超市的家庭消费,可以以小包装为主;针对外卖的产品,则应选择加工简单、出餐快的产品。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

调整推广策略

在疫情期间,餐饮企业应重点推广外卖服务,通过有针对性的产品推介,拉动分销。同时,可以与附近居民和外卖店合作,销售囤积的食材。

封存并独立贮存

对于无法及时销毁的食品原料,应予以封存并置于独立贮存区域,确保食品安全。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直接销售、制作半成品销售、新增或扩大外卖订餐服务和捐赠等方式规范处置积压食品原料。

遵守食品标签标识规定

销售食用农产品时,可以不进行包装,但应在销售区域或网页明显位置公示食用农产品的名称、产地、生产者或销售者名称等信息。对于冷藏冷冻食品,需按照标签标识或温度要求摆放售卖,确保食品持续处于保障质量安全的温度环境中。

依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餐饮企业应开展食品原料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或腐败变质的食品,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记录处置结果。确因疫情防控原因无法及时无害化处理的,应当予以封存并在显著标记区域内独立保存。

通过以上策略,餐饮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处理疫情期间的存货,减少损失,并确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