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测绘标准
道路工程测绘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施工测量、控制测量、高程测量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标准和要点:
道路施工测量
控制桩包括起点、终点、转角点、平曲线、竖曲线的基本元素点及中桩、边线桩、里程桩、高程桩等。
桩间距:直线段范围内一般为10~20m,平曲线和竖曲线范围内宜控制在5~10m。
中线确定后,利用中线桩点坐标,通过绘图软件得到路线纵断面和各桩点的横断面。现场断面测量可采用实时北斗测量,基于北斗一RTK技术实现点、直线、曲线放样,精度高,提升施工效率。
高程测量应采用附合水准测量,不规则地段如交叉路口、匝道出入口等应采用方格网或等分圆网按结构分层测定。
道路及其附属构筑物平面位置以道路中心线为控制基准,高程以道路中心线部位的路面高程为基准。
填方段路基每填一层应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在距路床1.5m范围应按设计纵、横坡线控制。
高填方或软土地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并依据测量结果安排上部结构施工。
桥梁施工测量
设置桥梁工程的各类控制桩,包括桥梁中线桩及墩台的中心桩和定位桩等。
桥梁放线应根据桥梁形式、跨径、设计要求的施工精度及现场环境条件确定实施方法,可能需要重新布设或加密控制网点。
水准路线跨越河、湖等水域时,应采用跨河水准测量方法校核,视线离水面高度不小于2m。
仪器设备
使用精度不低于±6”的全站仪或测距仪,精度不低于J6的经纬仪,不低于S3的水准仪。
测量工具如全站仪、水准仪、棱镜、三脚架、钢尺、塔尺、花杆、直尺、盒尺、测绳等需经计量标定合格。
基本规定
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测量方案、仪器鉴定合格且复合完成控制桩点位后方可进行测量作业。
控制桩需保护并伴随工程整个过程。
外业测量应进行两组人员同时测量,避免误差。
相邻控制网之间应顺接,保证道路顺接平顺性。
使用统一坐标系统生成三级控制网,减小测量误差。
一个城市应采用一个统一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沿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这些标准和要点为道路工程测绘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要求,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