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成果转化率
武汉市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机构的数据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关键数据:
1. 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尽管武汉市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成果丰富,但转化率并不高。有数据显示,仅有20%的科研成果在湖北落地。
2. 转化周期长:许多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很长,甚至有些成果长时间得不到转化,造成资源的浪费。
3. 就地转化目标:武汉市在全国率先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局,力争5年内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占比达80%。
4. 技术合同成交额:2023年,武汉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198.43亿元,同比增长62.23%,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较上一年度上升一位。2023年湖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802.24亿元,在全国排在第三位。到2026年,湖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达到70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省内落地转化率预期达到70%以上。
5.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超八成。
湖北大学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理论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开发新型酶制剂,科技成果转化率较高。
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未详细提及,但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其科技成果转化率应较高。
6. 企业成果转化能力:2023年,企业输出的技术合同金额4478.3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93.26%,比上年增加2.51个百分点,显示企业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
7. 区域合作:光谷科创大走廊的成果转化扩散能力凸显,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5地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合计2932.04亿元,占湖北省总额六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