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楼作文

木板楼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以其独特的结构和风格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以下是一些关于木板楼的作文:

制作木板楼的经历

我先剪下一层楼的纸的大小,再涂上一些快干白乳胶,就把木签整整齐齐地排在涂了一些快干白乳胶的纸上,用强力小型电风扇吹干了,再用大剪刀把多出的木签剪掉。就这样弄了三次,把每一层楼粘好,楼层总算做好了。接下来就是把三个楼层连接在一起了。我又剪了三张大于楼层上一面一些的纸,也涂了一些快干白乳胶把木签,把木签整整齐齐地排在上面,又把它吹干,剪掉多余的部分。弄好以后,我就把三个楼层叠在一起,每两层中间放上一个,放完两个后,还有一个,就把它当楼盖,再用白乳胶贴进去,有粘上几个小木签,修成3个门,站在每一层的同一面。这样,一栋木楼就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给木楼做个楼底了。我用箱子剪了个没有盖子的长方体,长四十厘米,宽三十厘米,高五厘米。然后,我把木楼放进去粘住,又在一旁用石头围个水池,折几只纸虾,粘到水池里面。水池围好了,就开始做草地了。我把米撒到余下的部分,用快干白乳胶粘起来,又用水粉颜料染绿,顿时,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诞生了。我看了看,还不错,于是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叫上了木头房子,得了个二等奖。

老屋的木阁楼

我最喜欢老屋的木阁楼,那阁楼是我家的独有,而别的人家不具备的。实际上,这阁楼是依据地形的低处,用木材搭建而成的。它在整个宅子的东边,有两间屋子和一个阳台,有间屋子是奶奶住的,有间房作了仓房,阳台只是堆放了一些柴草。站在奶奶卧室南边的窗前,可以看到家里菜园和水塘,北边连着阳台。父母出工的时候,就是奶奶带我。

福建的土楼

寒假里,我们一家来到福建旅游。那天,我们乘坐了三个小时的大巴车,去参观有“土楼王子”之称的振成楼。进了景点的大门,我就看见河边的栏杆上竖着许多六芒星形状的木板,每一块小木板上都刻着一位名人的名字,孙中山、叶剑英、朱德、马英九……导游介绍说他们都是客家人。哇!原来这里还是人杰地灵的宝地。走了不一会儿,振成楼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一座圆形土楼十分巨大,甚是壮观。它的外观就像古代官吏的“乌纱帽”。

土家族吊脚楼

在湘西凤凰或武陵山旁,你总能看到那一座座倚着山,傍着水的木头小楼。这就是独具湘西魅力的土家族吊脚楼。吊角楼的一般居住者土家族人,他们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以下是高君榄写的《土家族吊脚楼》范文;

吊脚楼的建造

我妈妈的家乡在湖北省恩施市来凤县,那里是山区,还有许多人仍然居住在土家族传统的房子里,那种房子就叫吊脚楼。吊脚楼多依山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就是居室,下层就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衫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当盖顶的,现在的吊脚楼多用泥瓦铺盖。吊脚楼的建造就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首先选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土家人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果树,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吊脚楼就是我国少数民族一幅具有民族风格的美景。下次去外婆家我一定要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看。

这些作文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木板楼的制作过程、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