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概念的文献综述

审计风险概念的文献综述

审计风险是审计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即审计师可能无法正确发现或报告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以下是对审计风险概念的文献综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审计风险通常被理解为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可能导致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可能性。

重要性:研究审计风险对于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至关重要,因为审计报告不能保证发现所有错误,只能保证审计师在其工作中未发现任何重大错误。

历史背景

起源:审计风险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民间审计领域,特别是在一系列高调的审计失败案件之后,如1931年的厄特雷·马尔歇公司案件和1938年的麦可森·罗宾斯公司破产案,引发了学者对审计风险的关注。

发展:自1957年蒙哥马利在《审计学》中首次将“风险”概念与审计程序的设计联系起来后,审计理论界开始积极探索审计风险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构成要素

固有风险: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的情况下,由于被审计单位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的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审计人员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研究进展

国外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审计诉讼的威胁,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对审计风险的研究。美国会计协会(AAA)在1973年发表的“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中使用了“可靠度”一词,并对其进行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