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最早的由来和历史

火锅的历史和起源可以追溯到 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火锅最早被称为“古董羹”,因为将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火锅的原始形式可能与北方的“涮锅”相似,人们将热汤放入锅中,将切好的肉类、蔬菜等食物放入其中烹煮。

关于火锅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

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

那时的“铜鼎”被认为是火锅的前身。

东汉时期:

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

在三国时期,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但当时并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食逐渐多起来,最初流行于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人们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到了北宋时代,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到了清朝统治的年代,火锅涮肉已经成为宫廷的冬令佳肴。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在全国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而且各具特色。

火锅不仅在中国享有盛名,还传到了日本、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日本称火锅为“司盖阿盖”又称“锄烧”。如今,火锅已经成为全球美食爱好者喜爱的特色烹饪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