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场地怎么调研
景观设计场地调研步骤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前期调研
制定调研计划:明确调研目标、内容、预期成果,准备基础资料,明确人员分工、时间安排和补救措施。
收集基础资料:包括地形图、卫星图、历史沿革记录、上位规划文件、城市环境质量、交通条件、经济发展现状等。
实地调研:
外部条件:场地附近各类用地的分布情况、与城市绿地系统的连接关系、大气、水体、噪声情况、服务范围内人口和交通情况、景观与视线条件等。
内部条件:竖向(地形、地势、起伏变化、坡向、坡度)、土壤(类型、理化性质、土层厚度、分布)、水系(种类、分布、流速流向流量、水深、洪水位、常水位、枯水位、水质、水利设施)、植被(种类、数量、高度、生长态势、群落、古树名木)、建筑(现有建筑的位置、面积、高度、风格、用途、使用情况)、市政管线(分类用途、走向、管径、管深)。
总结整理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地理位置、交通、植被等。
对场地进行细致的调研,辅助查找资料来理清场地中的关系,比如气候、植物变化等。
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作为场地中的判定条件反映给观者,比如噪音、气味分布等。
要素标记与分析
在基础图上标注相关要素,如树木、建筑物、道路、水体等,并使用符号或颜色区分不同的要素。
进行空间分析,评估特定要素的分布、连接性、环境特点等。
添加注释与可视化,在图上添加注释和说明,解释分析结果和相关观察,使用色彩、阴影、渐变等技巧增强图像的可视化效果。
功能分区与流线分析
确定不同功能区域,如休憩区、活动区、通行区等。
分析人流路径、长度、频率,以优化交通组织。
视线与节点分析
设计引人注目的景观节点,规划视线走廊,确保从重要节点能看到重要景观。
竖向与高程分析
分析地形高差变化、坡度,以确定土方运用和布局。
环境适应性分析
评估场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状况、水文环境等,确保设计方案的环境适应性。
综合评估
对景观图的环境特征、空间结构、植被配置、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保持更新
随着项目进展和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分析图,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全面而系统地完成景观设计场地的调研工作,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