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测绘的规定

应急测绘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总体要求

应急测绘是为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紧急测绘工作,包括应急决策、应急救援、救助安置、损失评估和重建规划等阶段。

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测绘工作的合法性。

建立安全生产机制和应急预案,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

建立成果保密机制,确保涉密测绘成果的管理符合国家现行规定。

数学基础

大地坐标系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当有必要采用其他平面坐标系统时,应与其建立联系。

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有必要采用其他高程基准时,应与其建立联系。

投影与分带的要求:

比例尺小于1:500000时,采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

比例尺大于等于1:500000且小于1:10000时,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

比例尺大于等于1:10000时,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

实施过程

整合利用测绘资源,强化应急测绘队伍和技术装备硬件建设,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

发挥以“演”促练的实效,加快技术升级,完善应急测绘保障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及测绘单位间的协同配合。

加强数据采集,高效地将信息传输给相关工作人员,为应急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时效要求

应急测绘成果应及时提供,满足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和恢复重建的需求。

应急测绘的实施过程应高效有序,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和处理所需数据。

主要工作环节

事前成果提供:包括应急测绘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资料收集、技术准备等。

现场信息获取:利用航空航天遥感测绘技术手段,快速获取突发事件现场的遥感影像数据。

事后数据处理: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应急测绘成果。

快速应急制图:根据现场信息快速制作影像图和其他相关地图。

数据快速传输:确保应急测绘数据能够快速、安全地传输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成果快速服务:将应急测绘成果及时提供给应急决策部门和救援队伍。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应急测绘工作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准确、高效地提供所需的数据和地图,以支持应急决策和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