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测绘发展历史
遥感测绘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源阶段
遥感技术起源于19世纪的空中摄影,当时主要用于空中侦察。
1608年汉斯·李波尔赛制造了世界第一架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放大三倍的科学望远镜并首次观测月球,这些都为遥感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初步发展阶段
1839年达盖尔发表了他和尼普斯拍摄的照片,第一次成功将拍摄事物记录在胶片上,标志着有记录地面遥感阶段的开始。
1858年用系留气球拍摄了法国巴黎的鸟瞰像片,1903年飞机的发明,1909年第一张航空像片,这些都为遥感的初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现代遥感阶段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射了TIROS、ATS、ESSA等气象卫星和载人宇宙飞船,进一步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
1960年美国学者伊林L.布鲁伊特提出“遥感”这一科学术语,并在1962年被正式通过,标志着遥感这门新学科的形成。
进一步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遥感技术从常规航空摄影阶段、航空遥感阶段发展到了航天遥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