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桥的文献综述
连续刚构桥的文献综述
连续刚构桥是一种常见的大跨度桥梁结构,具有无伸缩缝、行车平顺、墩梁固结和良好的抗震性能等特点。以下是对连续刚构桥的文献综述:
特点和发展现状
无伸缩缝:连续刚构桥在连续梁的两端通常不设伸缩缝,以提供连续的行车表面。
行车平顺:由于没有伸缩缝,连续刚构桥提供了较为平顺的行车体验。
墩梁固结:桥墩与梁体之间固结,增强了桥梁的整体性。
抗震性能良好:连续刚构桥的设计通常考虑了良好的抗震性能。
经济性:相比其他桥型,连续刚构桥在满足大跨度要求的同时,用料省、施工简便、养护费用低。
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外发展:连续刚构桥最早在国外发展起来,如1964年联邦德国的本道尔夫桥、1979年巴拉圭的阿松星桥等,这些桥梁展示了连续刚构桥的大跨径潜力。
国内发展:中国自1988年建成的广东洛溪大桥起,开始采用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后续又建成了多座具有代表性的连续刚构桥,如1995年的黄石桥和1997年的虎门大桥辅行道桥。
跨中下挠问题
病害成因:连续刚构桥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跨中下挠的问题,这主要由温度应力和施工误差等因素引起。
对策措施:针对跨中下挠问题,可以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如优化结构设计、控制施工精度等,以指导连续刚构桥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