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田做法
虾田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稻田改造
挖沟:根据稻田面积,沿稻田外埂内侧开挖环形虾沟,沟宽3~4米,坡比1:1~1.5,沟深1.2~1.5米。稻田面积50亩以上的,还需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2米,沟深0.6~0.8米。10亩以下的田块,虾沟上口宽度2~3米即可。
筑埂: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应高于田面0.8米以上,虾稻田外埂底宽4~5米,顶部宽2~3米。同时,稻田与虾沟间要筑内埂,埂高20cm,宽40cm,便于水稻种植日常管理。
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水灌得进,排得出。
防逃设施:用水泥瓦或钙塑板沿田埂四周围成封闭防逃墙,防逃墙高40cm~50cm,四角转弯处成弧形。进排水口应加设铁丝网或栅栏等防逃设施。
施肥管理
选择肥料:应优先考虑促进浮游生物繁殖的肥料,有机肥和复合肥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有机肥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能够改善底质和水质,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复合肥则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满足虾类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求。
施肥时机和方法:虾田肥水应在虾苗放养前进行,以确保虾苗放养时水体中有充足的浮游生物。施肥时,可采用全池泼洒或定点投放的方式,根据虾田的面积和水深确定施肥量。同时,还需注意避免在高温、大风或阴雨天气施肥,以免影响肥效和水质。
虾田养殖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水体,保持适当的水深和水温,确保虾类生长环境良好。
饲料投喂:根据虾的生长阶段和数量,合理投喂优质饲料,保证虾类摄入充足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