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中空间和场所
在景观设计中,空间和场所是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分别指代了不同的设计要素和关注点。
景观空间
定义:景观空间是由地形、植物、水体和建筑等封闭并界定的区域,为人类活动提供场所。
类型:
按存在形式分:面域空间、线形空间。
按心理感受分:动空间、静空间。
按围合程度分:封闭空间、半封闭空间、开敞空间。
按所在位置特性分:阳角空间、阴角空间、凸空间、凹空间。
界定要素:
空间界面:限定某一空间或领域的面状要素,包括底面、立面和顶面。
建筑空间界面:底面、立面和顶面,其中底界面与人们接触最为密切,其材质、平整度、色调和图案等提供了大量的空间信息。
景观场所
定义:景观场所通常指的是特定的地理位置或空间,它具有一定的物理特征和功能,能够支持人们的活动和互动。
特点:
场所往往是人们逗留和聚集的地方,如广场、公园、街道等。
场所不仅提供了实用的功能,还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意义,能够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与场景的关系:
场所为场景的发生提供了基础和背景。
场景则赋予场所以生命和意义。
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场所的物理特性和功能,还要创造出能够吸引人们参与和互动的场景。
场所景观
定义:场所景观是指具体的活动地方或处所,具备空间使用条件和功能载体的条件。
功能:
在小区环境中,场所景观是居民开展各种休闲活动的依存之所,担负着为小区居民各种行为活动提供空间环境的重要职能。
布置原则:
安全原则。
无障碍原则。
分类:
休闲广场:用于人流集散和集体活动,如节目表演、集体健身活动等。
休憩场所:以休闲观景为主,如游赏性庭院、碎石小路旁的石桌凳等。
游乐场所:主要指儿童游乐场,需满足安全、隔噪、符合儿童尺度等要求。
运动场所:包括健身运动场和室内运动场,需满足居民就近使用的需求。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和场所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空间提供了基本的物理环境和围合条件,而场所则通过其功能和文化意义,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和情感体验。成功的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空间布局、界面设计、场所功能以及场景创造,以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户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