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和人才培养者,其胜任力素质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将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以期为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提供参考。

一、国外研究现状

1.胜任力理论的发展

国外对胜任力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迈克·哈里斯、丹尼尔·戈尔曼等。他们认为,胜任力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的知识、技能、能力、个性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国外学者对胜任力理论的研究,为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2.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

国外学者在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

(1)美国学者丹尼尔·戈尔曼在《教学的艺术》一书中,将高校教师胜任力分为教学能力、学术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

(2)英国学者戴维斯和哈特在《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一书中,提出了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等八个维度。

(3)澳大利亚学者哈里森和麦克唐纳在《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一书中,提出了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七个维度。

二、国内研究现状

1.胜任力理论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

我国对胜任力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学者对胜任力理论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胜任力理论。

2.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

国内学者在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

(1)我国学者张丽华在《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研究》一文中,提出了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八个维度。

(2)我国学者王丽在《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与评价》一文中,提出了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八个维度。

(3)我国学者李慧在《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一文中,提出了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社会服务能力等九个维度。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

1.理论基础方面

国外研究以西方胜任力理论为基础,而国内研究则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对胜任力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两者在理论基础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2.研究内容方面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构建,而国内研究则更加注重模型的应用与评价。此外,国内研究在模型维度设置上与国外研究有所不同。

3.研究方法方面

国外研究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国内研究则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如访谈、案例分析等。两者在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

四、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研究现状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国学者应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借鉴国外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理论,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战略澄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