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机器对砂石含泥量有何要求?

机制砂机器在砂石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将石料加工成符合工程要求的机制砂。然而,机制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其中砂石含泥量是衡量机制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机制砂机器对砂石含泥量有何要求呢?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机制砂含泥量的定义

机制砂含泥量是指砂石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这些颗粒通常来自石料表面或内部的风化、侵蚀、磨损等自然过程。含泥量过高会降低机制砂的质量,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二、机制砂机器对砂石含泥量的要求

  1. 国家标准要求

根据我国《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对于0.15mm及以下的细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对于0.15mm以上的粗砂,含泥量应不大于2%。这是对机制砂含泥量的基本要求。


  1. 工程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对机制砂含泥量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工程对机制砂含泥量的要求:

(1)道路工程:含泥量应不大于1%。

(2)水利工程:含泥量应不大于1%。

(3)建筑结构工程:含泥量应不大于2%。

(4)装饰工程:含泥量应不大于1%。


  1. 机制砂机器对砂石含泥量的处理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机制砂机器在处理砂石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石料来源:选择含泥量较低的石料作为原料,从源头上控制含泥量。

(2)加强洗砂过程:通过洗砂设备将砂石中的泥分离开来,降低含泥量。

(3)采用分级筛分:通过分级筛分,将含泥量较高的砂石分离出来,降低整体含泥量。

(4)优化破碎工艺:在破碎过程中,尽量减少石料表面的泥分,降低含泥量。

(5)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检查机制砂机器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性能稳定,降低含泥量。

三、机制砂含泥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 降低混凝土强度

含泥量较高的机制砂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因为泥分中的颗粒往往较细,与水泥浆体粘结力较差,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增大,强度降低。


  1.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

含泥量较高的机制砂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泥分中的颗粒容易与混凝土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钙矾石,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破坏,从而降低耐久性。


  1. 影响混凝土外观

含泥量较高的机制砂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色差、麻面等问题,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机制砂机器对砂石含泥量有严格的要求。为了确保机制砂质量,降低含泥量,我们需要从石料来源、洗砂过程、破碎工艺、分级筛分等方面进行优化。同时,要关注含泥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含泥量,提高混凝土质量。

猜你喜欢:选矿在线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