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纸做法

竹纸的制作方法在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所记载,其步骤如下:

斩竹漂塘

砍下竹子并将其浸泡在水塘中,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

煮篁足火

将碎料(经过漂塘的竹子)煮成纸浆,通常与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

荡料入帘

纸浆冷却后,用竹帘捞起纸浆,过滤水分,使之成为纸膜。

覆帘压纸

将覆盖纸膜的竹帘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物压出水分。

透火焙干

将压得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来就是一张制成的纸。

此外,竹纸的制作过程中还包括一些辅助工序,例如:

洗料子:把石灰洗净,反复清洗6-7次,然后通过第二次蒸煮。

泼料子:用水把料子上的污水去净,通过7-8次的透簧去污。

入镬:把堆放后的白坯料竖放在纸镬内,加水把白坯料浸没,然后封闭顶部。

烧镬:镬底烧火,日夜蒸煮,蒸煮时间根据毛竹料的老嫩和气候的冷热而稍有长短,一般需要五天才能煮熟。

出镬:把煮熟的竹料从纸镬中取出,马上浸入清水塘中,防止石灰质干燥后黏结在竹料上。